日期:2021-09-15
作者:仲利國際
瀏覽量:5592
“專精特新”其實不“新”
近期,“專精特新”一詞爆火,頗受各界關注,也讓中小企業再度成為熱議話題。
其實,“專精特新”一詞由來已久,早在2011年,工信部就在《“十二五”中小企業規劃》中首次提出這個概念,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扶持,使得“專精特新”成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。
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有何特點?
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、精細化、特色化、新穎化特征的中小企業,而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則是其中的佼佼者,它們依靠極強的創新能力,在細分領域建立了競爭優勢。
“專”即專業化,產品或服務專注于細分市場、生產工藝的專業性、技術的專有性。中小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。
“精”即精細化,產品質量的精良性、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。中小企業需要精益求精。
“特”即特色化,產品或服務采用獨特的工藝、技術、配方研制生產。中小企業要具備特色專業技術。
“新”即新穎化,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,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、社會效益。中小企業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能力。
截至2021年7月,工業和信息化部培育了三批共計4762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帶動全國范圍認定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4萬多家,入庫培育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11萬多家。
力爭到2025年,通過中小企業“雙創”帶動孵化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,培育10萬家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,1萬家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,10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。
“專精特新”企業有多重要?
據統計,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絕大部分都出自制造業。其中311家A股小巨人中有281家企業屬于制造業,占比高達90.35%。
而我國目前正處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,正從“三低一弱”(低附加值、低技術含量、低質量、弱品牌),逐步走向“三高一強”(高附加值、高技術含量、高質量、強品牌)。
因此“專精特新”是為了引導中小企業大力創新,通過培育更多隱形冠軍企業解決目前技術“受制于人”的難題,提升中國制造業話語權。
為此,政府為不同階段的中小企業制定了不同的獎勵政策。
保持創新力,爭做小巨人
今日的“專精特新”,明日的“隱形冠軍”。“專精特新”的靈魂是創新,“隱形冠軍”的實力是科技。
公司創新力需要持續的研發支出投入與專業的研發人才來維持。據公開數據,入選“專精特新小巨人”的上市公司, 2020年研發費用總額165.15億元,平均研發支出為5512萬元,研發支出占公司營收比平均為11.33%。
當下,國際競爭格局出現“逆全球化”態勢,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崛起,技術“卡脖子”問題矛盾越發凸出。為了連接產業鏈“斷點”,加快解決“卡脖子”難題,發展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長遠目標。
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持續專注于細分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,有利于激發工業“四基”領域和十大重點產業的創新能力,彌補“短板”。
仲利國際中小企業成功的伙伴
從“專精特新”到“隱形冠軍”,中小企業的未來值得期待!
仲利國際專注于服務中小企業,旗下的直接租賃、售后回租、貿易賒銷、商業保理業務,可為中小企業盤活資產解決資金的需求讓中小企業放心研發,大膽創新。
截止2020年,已服務超過六萬家客戶,市場投放額近兩千億人民幣。
數據來源:億歐網、城市進化論、每日經濟新聞、工信微報,智東西
產品申請
立即提交
感謝您的申請,
我司工作人員將在 24h 內聯系您!